请输入关键字
EN
世界读书日 | 活动预告——张蕾对话徐则臣:一个人与一座城
时间:2023.04.25

图片

张蕾对话徐则臣:一个人与一座城

嘉宾:徐则臣、张蕾

时间:2023年4月26日(周三)19:00-21:00

地点:SKP RENDEZ-VOUS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大望桥,北京SKP 4F

活动费用:免费,活动当日凭报名短信进场

扫码报名线下活动

座席有限,先到先得

参与提问的前三位读者

将获得徐则臣小说1本

抖音平台独家直播

抖音搜索“张蕾”“作家徐则臣”“北京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十月文艺的图书”均可观看直播




活动介绍

2019年,著名作家徐则臣潜心四年创作的长篇小说《北上》荣获第十届茅盾文学奖。小说以历史与现实两条结构线索,“以杰出的叙事技艺描绘了关于大运河的《清明上河图》,在百余年的沧桑巨变中,运河两岸的城池与人群、悲欢与梦想次第展开,并最终汇入中国精神的深厚处和高远处”。

这是一条河流的故事,也是一个民族的秘史。据悉,《北上》同名电视剧已被列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3年“大剧看总台”电视剧片单,成为继《人世间》之后,又一部根据第十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改编的重量级电视剧,广受大众期待。



溯流北上,少年远航,徐则臣的人生也是一路“北上”。2002年,23岁的徐则臣辞去淮阴师范学院教师的工作,乘坐绿皮车“北上”进京,他说,“运河在我个人生活的意义上终于‘圆满’了,我来到了京杭大运河的一个端点——北京”。

从中短篇小说《啊,北京》《我们在北京相遇》到《跑步穿过中关村》《如果大雪封门》,再到《耶路撒冷》《北京西郊故事集》,徐则臣写了一个个漂泊在北京的小人物的生存状态,他们怀着明亮的梦想在这“五方杂处的大都市”里只身角力,奔波,焦虑,仓皇,又坦荡,像极了在大城市生活的我们。

《北上》背后的创作故事,70后首位茅盾文学奖得主徐则臣与北京这座城市之间的关系,作家看见了哪些北漂故事……4月26日(周三)晚7点,茅盾文学奖得主、著名作家徐则臣与著名主持人张蕾将在北京SKP RENDEZ-VOUS书店展开对谈,分享“一个人与一座城”的故事。

这场对谈将在抖音平台独家直播,欢迎关注“张蕾”“作家徐则臣”“十月文艺的图书”“北京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抖音账号,更多惊喜等你哦!

嘉宾介绍

徐则臣

茅盾文学奖得主,著名作家。1978年生于江苏东海,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为《人民文学》副主编。著有《耶路撒冷》《北上》《王城如海》《跑步穿过中关村》《如果大雪封门》《北京西郊故事集》《青城》《青云谷童话》等。曾获鲁迅文学奖、庄重文文学奖、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小说家奖、冯牧文学奖,被《南方人物周刊》评为“2015年度中国青年领袖”。长篇小说《耶路撒冷》被香港《亚洲周刊》评为“2014年度十大中文小说”,获第五届老舍文学奖、第六届香港“红楼梦奖”决审团奖等。长篇小说《北上》获第十届茅盾文学奖、中宣部第十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2018中国好书”奖等。长篇小说《王城如海》被香港《亚洲周刊》评为“2017年度十大中文小说”、被台湾《镜周刊》评为“2017年度华文十大好书”。部分作品被翻译成英、法、德、日、西、意、俄、阿、韩、蒙等二十种语言。

张蕾

著名主持人,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与主持专业。以挑战主持人大赛冠军进入央视,被誉为“央视新锐女主播第一人”。曾获年度最受大学生喜爱女主持人,年度全国最美志愿者等称号。

相关图书


书名:《北上》

作者:徐则臣

出版社: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年12月

公元1901年,岁次辛丑。这一年,时局动荡,整个中国大地风雨飘摇。为了寻找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期失踪的弟弟马福德,意大利旅行冒险家保罗·迪马克以文化考察的名义来到了中国。这位意大利人崇敬他的前辈马可·波罗,并对中国及运河有着特殊的情感,故自名“小波罗”。本书的主人公之一谢平遥作为翻译陪同小波罗走访,并先后召集起挑夫邵常来、船老大夏氏师徒、义和拳民孙氏兄弟等中国社会的各种底层人士一路相随。他们从杭州、无锡出发,沿着京杭大运河一路北上。这一路,既是他们的学术考察之旅,也是他们对于知识分子身份和命运的反思之旅,同时,更是他们的寻根之旅。当他们抵达大运河的北端——通州时,小波罗因意外离世。同时,清政府下令停止漕运,运河的实质性衰落由此开始……一百年后的2014年左右,中国各界重新展开了对于运河功能与价值的文化讨论。当谢平遥的后人谢望和与当年先辈们的后代阴差阳错重新相聚时,各个运河人之间原来孤立的故事片段,拼接成了一部完整的叙事长卷。这一年,大运河申遗成功。

书名:《耶路撒冷》

作者:徐则臣

出版社: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年1月

少年时代,初平阳和小伙伴们在运河边一座摇摇欲坠的斜教堂外,听见一个文盲老太太独自在里面一遍遍地念叨:耶路撒冷。初平阳一直以为是这个词的汉语发音足够动听和神秘,才让他多年来念念不忘。直到博士毕业前夕,在一个从以色列来的犹太教授的追问下,他才发现,自己对耶路撒冷的想往,不仅源于汉语发音的诱惑,更是内心里隐秘多年的忏悔和赎罪之结……

《耶路撒冷》是70后首位茅盾文学奖得主徐则臣的长篇小说成名作。本书聚焦在出生于上世纪70年代的一代中国年轻人,以在运河边长大的五个年轻人举行的一次赎罪式的聚会开始,勾连出北京、上海、故乡和国外等不同城市和地域的生活,旨在通过对他们父辈以及自我切身经验的忠直描述,深入地探寻在疾速的现代化、城市化进程中这一代人的精神脉络,他们在成长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独特的生活现状和疑难困惑。作为70后的成长史、一代人的心灵史,《耶路撒冷》是作家生活经验和文学经验的一次重要总结,也是70后作家走向成熟的标志性作品,是70后作家迄今极具雄心的长篇作品。

书名:《北京西郊故事集》

作者:徐则臣

出版社: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年1月

《北京西郊故事集》是70后首位茅盾文学奖得主徐则臣的全新短篇小说集,收入了《屋顶上》《轮子是圆的》《六耳猕猴》《成人礼》《看不见的城市》《狗叫了一天》《摩洛哥王子》《如果大雪封门》《兄弟》等九篇作品。“花街”与“北京”是徐则臣小说创作的两个重要谱系,本书描写了一群自花街来到北京的年轻人——行健、米箩、木鱼、宝来等的生活境遇。他们在北京西郊这片他乡生存艰辛,却始终心怀热情,面对未来即使心中彷徨,也绝不屈服于此刻。不进城的时候,他们便在夕阳渐落之时爬到屋顶上,遥望那一片浩瀚的楼房加霓虹灯的热带雨林。入夜的北京前所未有地空旷,在柔和的路灯下像一个巨大而又空旷的梦境。王城堪隐,万人如海,在这个城市,你的孤独无人响应;但你以为只是你时,所有人出现在你的生活里:所有人都是你,你也是所有人。

书名:《跑步穿过中关村》

作者:徐则臣

出版社: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年10月

《跑步穿过中关村》精选了作家徐则臣作品中“北京”主题的三篇中篇小说,分别是《啊,北京》《跑步穿过中关村》《天上人间》。三篇作品均讲述了漂泊在北京、处于社会底层的小人物的生存状态。他们没有北京户口,没有正式工作,除了身份证,很少有拿得出手的证明。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他们是这个社会旁逸斜出的那一部分,歪歪扭扭地在一边独自生长。这些年轻人虽然生活有些艰难,但生命力旺盛,有着永远不灭的生活热情,和对未来的积极向往。作者在繁华的京城景象之下,展现了“北漂”这一特殊群体阴暗、动荡、困窘而又不无喜剧意味的底层生活。“跑步”,为生存奔跑,有目标,有速度,有力度;以小人物身上洋溢着的旺盛向上的生命力,反衬其苦苦挣扎不甘沉没的现实。三篇小说,情节不断分衍,场景随机设置,通篇结构看似大写意,却有细致的勾描,足见作者的掌控能力;叙述语言娴熟、生动、富于生活气息而又自成格调。尤其是徐则臣成名作《跑步穿过中关村》自问世以来,温暖了许多生活在北京的年轻人的心。“跑步穿过中关村”里的地名,也已逐渐成为一些年轻人对于北京的向往地标。

书名:《如果大雪封门》

作者:徐则臣

出版社: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年10月

《如果大雪封门》精选了作家徐则臣的十七篇短篇小说,内容也涵盖了作者创作的两大脉络——“北京”和“花街”,其中一篇同名作品荣膺第六届鲁迅文学奖。作品以较强的文学性和思想性,表达了作者始终探索的年轻人奋斗的主题。正如徐则臣一贯的风格,一个好的题目孕育出的一个更好的故事。同名作品《如果大雪封门》,以几位青年打工者在北京的生活为底子,以精细绵密的语言和出人意表的想象,讲述了一个梦想与现实、温情与伤害、自由与限度相纠结的故事,如同略显哀伤的童话。对几位来自南方乡村的青年来说,大都市的生活恍若梦境,现实却不免艰难,但他们一直生活得认真严肃,满怀理想。这部作品中的其他主人公也大都心怀善意,有着苦中作乐的智慧,作者写他们日常生活中的不安,包括灵魂的动荡,那些看得见的,他写得郑重,那些看不见的,他写得更用心用力。全书文字质地坚实,甘冽温暖,静水深流,有一种近距离的艺术感和思考世界的纵深感,从中可以一窥作者十多年成长的轨迹。

书名:《青城》

作者:徐则臣

出版社: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年10月

小说集《青城》收入了作家徐则臣创作的两篇中篇小说《西夏》《居延》及同名短篇小说《青城》。三部作品彼此独立,又内在相连,主人公都是现代女性——西夏,居延,青城;“三姐妹”的命名又都与某一地名有关,西夏是中国历史上存在近两百年的神秘王朝,居延是古代西北地区的一处军事重镇,青城则是地处西南的一座道教名山。这种取名寄予着作者的一种文化与历史情愫,但更多的则是一种难以言喻的神来之思。“西夏,居延,青城;三个词放在一起是多么合适,三姐妹聚在一起是多么美好。”三篇作品文笔凝练,意蕴深远,作者藉饱含历史意味的古地名作为人物的精神符号,探讨着现代女性的情感与精神自洽问题。三篇哀伤又清澈的爱情故事,讲述了三位女性的情感遭际,道尽了她们的艰难、辛酸、迷茫与坚执,也写出了她们的正直、坚韧、善良与仁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