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天雪地的战场上,志愿军战士们隐蔽在阵地一动不动;面对敌军精锐部队的疯狂进攻,志愿军战士们毫不退缩,顽强抵抗,用热血和生命捍卫了国家尊严。在朝鲜战场上,9个月的行程,32封家书,不仅是李蕤个人的情感记录,更是志愿军群体的精神写照。
本期青春书评作者是北京出版集团主题分公司张晓,让我们跟着她一起翻开《走近最可爱的人——李蕤赴朝家书日记》,在字里行间读懂何为“最可爱的人”,铭记先辈的“不凡”,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和平年代。
“吉光片羽”中探寻抗美援朝背后的英勇与温情
文 / 张晓
《走近最可爱的人:李蕤赴朝家书日记》宛如一扇时光之门,轻轻推开,便将我们引入了那个战火纷飞却又满溢着人性光辉的抗美援朝战场。作者李蕤在1952年3月毅然加入以巴金为组长的17人“赴朝创作组”,踏上了朝鲜那片被战火洗礼的土地。这本书精心收录了作者在朝鲜战场期间的家书与日记,每一页纸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每一个字都饱含着真挚的情感,真实地勾勒出那段血与火交织的壮阔历史画卷。
在那片被战火洗礼的土地上,作者的采访对象,都是最基层的志愿军战士。他跳出了传统写作多聚焦英雄功臣的局限,将目光投向了那些最平凡却又最伟大的基层战士。在一次激烈的战斗中,一个电话员为了确保通讯畅通,在电线被炸断的危急时刻,毫不犹豫地用自己的双手接通电线,那一刻,他用身体搭建起了战场的“生命线”,哪怕双手被电流灼烧,他也未曾有过丝毫退缩。担架员们,不仅要背着受伤的战士在枪林弹雨中穿梭,还主动承担起搬运子弹的重任,为前线的战友们提供坚实的后勤保障。炊事员们也不甘示弱,在艰难的环境下,想尽办法为战士们送上热乎的饭菜,照顾着战士们的生活起居。他们没有惊天动地的豪言壮语,只是默默地在各自的岗位上坚守着,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志愿军的坚韧与担当。李蕤深入基层,采访了无数这样的普通战士,他们每一个人的故事,都如同点点繁星,汇聚成了志愿军群体那耀眼夺目的伟大光芒。
李蕤的文字风格独具魅力,简洁质朴却蕴含着强大的感染力。他描写朝鲜的山川风土时,那细腻的笔触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空袭后的“月华满天”,那宁静而美好的月色与刚刚经历的紧张空袭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种强烈的反差,让读者深刻体会到战争的残酷与和平的珍贵。而他笔下田园牧歌式的朝鲜乡村,被敌人的狂轰滥炸瞬间打碎,这样的对比描写,不仅给读者带来视觉上的冲击,更引发了人们对于战争与和平的深入思考。
我们在一封封家书中,看到作者尽力将战地生活描绘得质朴平实,只为让家人少些担忧;但在那一篇篇日记里,他毫无保留地袒露着自己的心声。战场上的艰苦超乎想象,随时可能面临的生死考验,他都真实记录。然而,即便身处如此绝境,作者的字里行间却始终洋溢着昂扬乐观,这种对家人的牵挂与对使命的坚守,相互交织,让我们看到了作者的家国情怀,看到了“赴朝创作组”的家国情怀。作为文字记录者,他们同样也是战场上英勇无畏的战士。
《走近最可爱的人:李蕤赴朝家书日记》让我们得以穿越时空,走近那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浴血奋战的志愿军战士,真切地感受他们内心深处的家国情怀、面对强敌时的英勇无畏以及身处困境时的乐观精神。正如作者所写的:“这不必找什么英雄功臣,一个最平常的人身上也能看见。”因此,这不仅仅是一本记录个人经历的家书日记集,更是一部承载时代记忆、传承伟大精神的佳作。愿你有机会能捧读这本佳作,在一封封家书与一篇篇日记的“吉光片羽”中读懂何为“最可爱的人”。
推荐阅读
《走近最可爱的人——李蕤赴朝家书日记》
李蕤 著
宋致新 编
北京人民出版社
我们诚挚地邀请每一位京版青年加入“青春书评”的大家庭,我手写我心,用笔触记录阅读的点滴感悟,用声音传递知识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