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EN
京版编辑说 | 在美术出版领域如何做出中国好书?
时间:2025.04.11

近日,北京出版集团《中国书法之美——汉字美的历程》入选中国好书1—2月推荐书目。今天分享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副总编辑司徒剑萍关于本书的编辑手记。

from clipboard

在美术出版领域中如何做出中国好书?

文 / 司徒剑萍

坚守长期主义——精品出版的基石

集团名编韩敬群老师曾多次提到,在快节奏的社会中,“未雨绸缪,坚持长期主义”是精品出版的基石。我也一直遵循着这样的出版信念,但是什么是长期主义?我也是通过做《中国书法之美》才真正感悟到。

2022年,做了十年“大家小书”的我调入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调研中,我发现关于书法、传统绘画学术普及类图书较少。我开始有意识地关注这个领域的作者与作品。2023年初,听说北大有门“网红”书法公开课,主讲方建勋老师推出了两部原创书法畅销书——《中国书法通识》《中国书法十五讲》。我认真读完,不禁被他宽广而专业的学术视野与生动有趣的写作风格所折服。

借着校友之谊我认识了方老师,也与他相约,下一部作品一定要在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出版。2024年初,方建勋老师来集团园区座谈,交流中,我们确定了请方老师撰写一本“书法美的历程”的共识。方老师慨然应允,放下手头其他的书稿工作,不到半年便拿出了书稿。

做到极致——专业出版应有的标杆

2024年中,方老师把书稿交到我手里。粗略估计字数已达20万字,图片就有800余张!

是删?是减?这是我面临的第一等难事。

我用了两天认真读完方老师的书稿。摆在我面前的不仅仅是一部书稿,而是中国书法三千多年走过的历程,整部书稿与图片紧扣,宛如一幅一气呵成的书法作品,多一个字、少一张图似乎气韵就都不对。我向社长汇报情况,社长表示要尊重作者书稿全貌,要把方老师书稿中的雄厚理论功底、学术积累,以及宽博的艺术视野展现出来,要尽可能雅俗共赏。

我重新调整了该书出版方案,请来合作多年、获得过“中国最美的书”的设计师林海波操刀图书设计。不仅一幅图都不能删,还要把这些书稿里一些清晰度不够的图片更换为高清图,从编辑与设计装帧上要做到极致,展现我们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的专业水准。  

from clipboard

我们从一开始就定下正16开、裸脊护封的图书形态,每一个篇章页均选取篇章中最具代表性的碑帖图进行大铺墨反灰的设计。最为用心的是,根据具体文字内容与图片情况,我们每一段落的设计都不一样,这在出版界是极少用到的。对编辑与设计工作的考验也极大。每一遍审稿,不仅审定每一个文字的准确性,还要给设计师提出文字段落、每一张图排版调整的建议。哪张图片不够清晰,哪里需要留白多一点,哪里需要出血大跨页才能呈现名帖的气势,哪里需要图片并排才能更好呈现碑帖的细节对比,哪张图片没有真实还原实际藏品的视觉颜色……

from clipboard

我至今都记得下印前最后那个周末,我与方老师,以及年轻的编辑们,每个人手上都有一份印前彩样,我们所有人都在通宵看稿,在微信群里处理稿件最后的细节问题。当我们最终定下护封背后加上苏轼《赤壁赋》的方案,裁切处落于“寄蜉蝣于天地,渺浮海之一粟”时,我想这部书稿真的没有什么遗憾了。

from clipboard

本书下印前,我得知著名出版理论家刘杲先生过世的消息,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对于我们这样的晚辈来说,他是如精神导师一般的存在,当时我不断重温着他的《我们是中国编辑》自勉。

当我写下这份编辑手记,也想以刘杲先生的《我们是中国编辑》开篇作为结语,愿每一位中国编辑,都能在图书出版的道路上,不断编辑出版不给自己留遗憾,不给这个时代留下遗憾的好书。

“中国编辑,是我们的名字,我们的岗位,我们的荣誉,我们的责任。身为中国编辑,我们深知责任重大。振兴中华离不开出版,繁荣出版离不开编辑。我们要求自己,当好精神食粮的生产者,先进文化的传播者,民族素质的培育者,社会文明的建设者。我们默默奉献,好比无人看重又无法离开的空气;我们为人作嫁,好比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蜡烛。”


图书推荐

from clipboard

《中国书法之美——汉字美的历程》

方建勋 著

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


本书是第一次以中国美学研究的视角,系统性梳理中国书法在历史过程中审美流变的原创性学术著作。它是书法教育家方建勋写给大众的“书法美的历程”,结合800余张的珍贵碑帖图片为对照,自殷商甲骨文、西周金文,至两汉石刻隶书、晋人行书、唐人楷书……将不同时期、不同字体的风格形态特征以及背后蕴含的审美观念拆解,通过融合中国美学精神,以独特理论与学术视野,赋予书法研究以新高度,以简明扼要、优美的语言阐述书法何以美,如何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