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EN
按下快门时,审判已注定
时间:2025.08.08

近日上映的《南京照相馆》,看哭了无数观众。一位5岁小朋友看完电影后激动大哭:妈妈,中国人真的变强了吗?我长大也要当兵,守护国家最好!小朋友发自内心的、稚嫩但铿锵的话语,也让无数网友感动泪目,感慨:此刻,电影的意义具象化了!

电影《南京照相馆》,没有宏大的战争场面,没有刻意煽动的情绪,而用克制的叙述和真实的情感,还原了每一个中国人都无法忘却的抗战记忆。

from clipboard

影片取材于真实历史事件。银幕中的故事令人心痛,银幕之外的真实历史比电影更加沉重。

1938年1月,在现在南京市估衣廊附近的华东照相馆内,时年15岁的照相馆学徒罗瑾在冲洗日寇军官送来的胶卷时,被底片上触目惊心的暴行画面所震惊——砍头、活埋……这些罪恶的瞬间让年轻的罗瑾激愤难平。冒着生命危险,他偷偷加洗了30余张照片,精选16张制作成一本相册。

from clipboard

这本屠城血证的相册,原件保存在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复制件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史料陈列厅向世人公开展出

为了表达心中的愤恨,罗瑾在相册封面上画了两颗滴着血的心和一把刺向心脏的匕首,旁边写了一个大大的“耻”字。随后,他与爱国青年吴旋接力守护这些珍贵影像。

1946年,这份浸染着鲜血与勇气的“京字第一号证据”,最终在南京审判战犯军事法庭上,成为审判南京大屠杀主犯、日军原第6师团中将师团长谷寿夫的关键证据。

from clipboard

战火中无声的胶片,变成战后法庭上最响亮的证词。一张张照片、一帧帧光影,揭开抗战往事,传递深刻昭示。

电影最后,毓秀带着老金长大后的儿子去看南京大屠杀要犯谷寿夫被执行死刑,在战犯被处决的一瞬间按下了快门。此时,这个相机就是所有在南京大屠杀中枉死的老百姓的眼。

from clipboard

谷寿夫是如何在狡辩、推脱、拒不认罪后,终于在面对铁证时目瞪口呆、黔驴技穷、无言以对,最终被判处死刑,并被执行枪决?北京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北平抗日斗争历史丛书”《迎接抗战最后胜利》一书中,记载了这一正义审判的过程细节。

正义审判(节选)

日、德、意法西斯发动侵略战争,挑起世界大战,公然与世界人民为敌,犯下的罪行罄竹难书,最终受到历史的惩罚。同盟国继在欧洲设立纽伦堡国际法庭审判德国战争罪犯之后,又在东京设立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审判日本甲级战犯,惩办侵略元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和苏联、英国及有关亚洲国家对日本乙、丙级战犯也进行了严正审判,维护了人类的正义和尊严。

这些军事法庭中,以南京审判最著名,影响最大。南京军事法庭全称“国防部审判战犯军事法庭”,成立于1946年2月15日,石美瑜任庭长,王家楣为主任检察官,陈光虞、李波、徐乃堃、高硕仁、施泳等为检察官,陆起、李元庆、林建鹏、叶在增、孙建中、龙钟煌、张体坤等为审判官,统一审判由中国驻日代表团引渡和从全国各地法庭移交的日本战犯。

南京审判中,最受关注的日本战犯是南京大屠杀元凶谷寿夫。谷寿夫曾参与日俄战争,1937年七七事变后被派到中国,任日本第6师团中将师团长,率部参加进攻华北的战斗,在华北纵容部队烧杀劫掠,屠杀平民百姓。12月12日,他率所部侵入南京,并伙同其他日军部队制造了南京大屠杀。谷寿夫等人在南京所犯下的滔天罪行,震惊了世界。为避免受到世界舆论的谴责,谷寿夫于同年12月27日被调任本土防卫军担任闲职,后被编入预备役,没有担任官职,直到日本战败前几天才被起用,未及上任日本政府就已宣布无条件投降。

经过长达三四个月的充分准备,1947年2月7日,南京军事法庭公开审判南京大屠杀首犯、侵华日军第6师团师团长谷寿夫。庭长石美瑜宣布公审后,公诉人陈光虞宣读起诉书,控诉谷寿夫1928年任第3师团师团长期间入侵山东济南等地,参与制造济南惨案;1937年率第6师团入侵华北,沿途纵部任意抢劫居民,强迫中国妇女做肉体的“慰劳”,旋即直扑南京参加大屠杀,被害者达几十万人。

from clipboardfrom clipboard

图源:《中国抗战漫画运动研究》

谷寿夫拒不认罪,把早已准备好的开脱之词抛了出来: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我奉天皇之命向中国作战,交战双方都要死人,我深表遗憾。法庭当即传唤白增荣、梁廷芳、郭岐、许传音等人先后出庭做证,均被谷寿夫以不知情为由推脱不认罪。随即,80多位南京市民、美籍金陵大学教授史密斯、英国《曼彻斯特卫报》记者田伯烈等人继续出庭做证,法庭播放日军拍摄的屠杀现场纪录片,放映美国驻华使馆新闻处拍摄的谷寿夫部队在中华门附近的暴行影片,当谷寿夫看到自己在屠杀现场指挥的镜头时,尽管已是目瞪口呆,但仍矢口否认。

法庭又于2月25日、28日进行两次公审,谷寿夫依然狡辩自己全然不知情。3月10日,南京法庭对谷寿夫进行最后一次公审,谷寿夫黔驴技穷,硬说南京法庭对他提出的证据都是假的,反复叫嚷“我并没有下达过肆虐于华人的命令”。

证人郭岐登台质问:“谷寿夫,我请问你,在日军攻陷南京以后,你是否曾经下达过命令,解散军纪三天?”

谷寿夫被击中要害,无言以对。最后,根据《海牙陆战规例》《战争罪犯审判条例》,石美瑜宣读《战犯谷寿夫判决正本》,做出庄严判决:“谷寿夫在作战期间,纵兵屠杀俘虏及非战斗人员,并强奸、抢劫、破坏财产,处死刑。”1947年4月26日,谷寿夫在南京雨花台被执行枪决。

from clipboard

图源:“北平抗日斗争历史丛书”《迎接抗战最后胜利》

谷寿夫被执行死刑时,大批民众赶到现场。据当时参与押解谷寿夫的中国宪兵回忆:“一路上南京老百姓人山人海,那个地方三面是小山坡,谷寿夫没有被捆绑,也没插什么牌子,是两个宪兵左右架着拖下车的。谷寿夫脸朝北边的那个山坡跪下,方向是朝南京城区。我分析是向死去的南京同胞服法认罪。枪决是用的盒子枪,一枪打到后脑上,枪响后老百姓一片欢呼,大叫:‘报仇!报仇!’宪兵原本想走了,但老百姓叫‘报仇’的越来越多了,还有人叫宪兵是同伙,都有点乱套了。宪兵没有办法,又上来在背部补了两枪,一共打了三枪,围观的老百姓才满意。”

(文字节选自“北平抗日斗争历史丛书”《迎接抗战最后胜利》,第四章《正义审判》)


真实自有万钧之力。观众、读者可以通过照片、电影、书籍,感受到历史真相的分量。

最近网络上有关于“是否应该带孩子”看《南京照相馆》的讨论。有观众评价,照片穿过战火,电影跨越时空,让课本中的文字变得更加鲜活,让孩子了解先辈的勇敢与无畏,更知和平时代的珍贵、吾辈自强的意义。

而引发无数观众共鸣的一条影评是——“影片并非没有彩蛋,当你走出影院,看到今日盛世中国的真实图景,山河无恙、万家灯火,这就是电影的最大彩蛋。”

【推荐阅读】

from clipboard

“北平抗日斗争历史丛书”

中共北京市委党史研究室

北京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

组织编写

北京人民出版社

from clipboard

《中国抗战漫画运动研究》

孔祥宇 著

北京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