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纪念日。在这一庄严时刻,一首经典红歌如往昔般在华夏大地的每一寸土地上奏响,其激昂的旋律和真挚的歌词,传遍五湖四海,回荡在山川湖海之间:“共产党辛劳为民族,共产党他一心救中国”“他指给了人民解放的道路,他领导中国走向光明”……
这首歌就是《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那么你知道这首歌的由来吗?这首歌又是在何种情况下产生的?今天就跟随小编一起了解这首歌的创作故事吧。
1943年10月,曹火星和群众剧社战友组成的四人小分队,从晋察冀边区总部河北阜平出发,跋山涉水来到平西霞云岭堂上村。他们平日一边书写抗日标语,组织村文艺宣传队唱歌、排戏,一边搞创作。
曹火星
当时“霸王鞭”在平西一带很流行,小分队决定用民歌曲调填新词的形式进行宣传。几天时间,队员们填写四首歌,其中两首宣传党的抗日主张,两首批判蒋介石消极抗日;又考虑再创作一首能概括前四首内容的歌。大家认为曹火星脑子活、点子多,一致同意把创作第五首歌的艰巨任务交给他。
针对蒋介石发表的《中国之命运》一书以及书中“没有国民党,就没有中国”的言论,延安《解放日报》发表题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的社论,以强有力的事实给予了驳斥。以此为切入点,曹火星确定了歌曲主题。接连几天,曹火星一有空就一边哼唱一边写写画画,经过反复修改,《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诞生了。小分队先教儿童团唱,歌词简单,节奏简练,朗朗上口,大家很快就学会了,而且逐渐流传开来。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为歌名,也是整首歌复沓咏唱的主题句添了一个“新”字。从此,《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一经典旋律广为流传,经久不衰。
该曲是由十个乐句组成的单乐段,颇有北方民间音乐“句句双”的特征。前两句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唱出全曲的主旨,通过歌词的反复加以强调,显得直白而质朴。从第七句起,作曲家通过一系列的排比句,以连珠炮式的短句,逐步将全曲推向高潮,好似一个人掰着手指头列举事实,给人以理直气壮、毋庸置疑之感。结尾的两句,以动力再现的方式与开头的两句遥相呼应,再次烘托主题——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以铿锵有力的节奏和坚定不移的语调,反映出解放区的民众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与拥护之情,并伴随着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新中国成立等时代步伐,成为一曲时代强音。
文章节选自“北京文化书系 红色文化丛书”
《北京红色文艺》
好书推荐
“北京文化书系 红色文化丛书”
《北京红色文艺》
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
中共北京市委党史研究室
组织编写
孟繁华 主编
北京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