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4日,由北京出版集团主办的《李景慈日记》出版座谈会在京举行。北京出版集团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经理曲仲,党委委员、董事、总编辑李清霞,副总经理马驰、张景山等领导,老编辑李景慈女儿李美瑛、李美琦、李美瑜,大众书店主要创始人郭镛之子郭康年,老编辑万鸿年之子万寅,北京市社科院研究员、《李景慈日记》年谱作者之一陈言,北京文史研究馆馆员、北京出版社资深编审、本书特邀审稿杨良志,特邀编辑闫宝华等嘉宾出席,畅谈阅读体会。
北京出版集团党委委员、董事、总编辑李清霞主持座谈会。
北京出版集团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经理曲仲致欢迎词。他谈到,《李景慈日记》的出版,对于研究和厘清北京出版集团早期历史,传承集团的历史文脉和红色基因具有重要意义;为研究首都出版事业、文化事业的起步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第一手资料,为研究党史、新中国史提供了鲜活的例证;同时以史鉴今、启迪后人,激励和鼓舞当代出版工作者继承老一辈优秀传统,进一步为首都全国文化中心建设贡献力量。
《北京卡通》杂志原主编、本书特邀编辑闫宝华介绍了《李景慈日记》选题策划、编辑出版的过程。她谈到,这本书的出版经历了诸多不便和实际困难,能够面世,与作者家属、新老编辑、各级领导以及集团各部门的多方努力和大力推动是分不开的。
李景慈女儿李美琦作为家属代表,深情回忆了李景慈先生自1949年进入大众书店,数十年兢兢业业、不计名利的高尚精神,对北京出版集团各级领导在《李景慈日记》筹划、出版过程中的关注和支持,以及相关编辑们的辛勤付出表示衷心感谢。
大众书店主要创始人、李景慈老同事郭镛之子郭康年发言。他谈到,通过日记里的蛛丝马迹,可以看到李景慈先生那一代创业者,认真做事、认真做人,把一生贡献给新中国出版事业的努力,值得后辈学习和继承。
李景慈老同事、老编辑万鸿年之子万寅认为,《李景慈日记》真实、准确、生动、完整地记录了一个时代,记录了一代出版人为出版事业贡献的集体智慧和才华,对出版业发展有着积极深远的意义。
北京出版集团人文社科出版事业部原副总经理、本书二审于虹宣读北京出版社原总编辑、特邀审稿田耕书面发言。田耕全面、高度地评价了李景慈先生的工作和《李景慈日记》的出版价值、史料价值。
北京出版集团老干部代表、文史编辑部原主任、特邀审稿杨良志回忆了与李景慈先生共同工作、交往中的点滴。
北京市社科院研究员、《李景慈日记》年谱作者之一陈言谈到,除了对北京大众书店创建的贡献,李景慈先生作为当时北京文坛活跃的编辑、作者、评论家,他也是北京文学发展的重要参与者。这部日记是“社会生活史”,也是“当代知识分子的心灵史的重要记载”。
北京出版集团主题图书出版事业部总经理,本书统筹、三审吕克农分享了《李景慈日记》中关于从“大众书店”到“北京出版社”的历史细节,并表示“我们的社史研究仅仅是一个开始,远未结束,需要后辈把这段历史留下。”
北京出版集团副总经理马驰参会。
北京出版集团副总经理张景山参会。
==《李景慈日记》==
李景慈 著
北京出版社
2020年6月
此次出版的《李景慈日记》始自1949年12月,止于1965年12月,此后的日记尚在整理中。这些日记记述了李景慈先生从私营大众书店到公私合营北京大众书店出版社再到国营北京出版社这个过程当中的编辑出版工作,对后人研究北京出版社的发展史很有裨益。日记中还记述了彼时社会文化生活的情状,以一个文化人的敏锐,关注社会文化热点,同时,又以一个普通人的勤勉,记录衣食住行各方面的细节,描画出一幅生动的生活长卷。
李景慈,曾用笔名林榕、林慧文等,1941年毕业于北平辅仁大学国文学系。20世纪三四十年代活跃于文坛,是华北地区创作颇丰的文学批评家、散文作家和编辑家。著有散文集《远人集》、评论集《夜书》等。1949年12月进入大众书店,历任编辑、副总编辑。后任公私合营北京大众出版社编辑部副主任。1956年任北京出版社编辑部副主任兼文艺编辑组组长。1978年北京出版社恢复建制,任编辑室副主任。1983年退居二线后,仍从事编辑业务的研究工作。2002年4月因病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