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EN
集团董事长钟制宪畅谈“延伸拓展品牌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融合发展”
时间:2014.10.27

近日,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组织召开的出版传媒集团主要负责人座谈会上,“传统出版必须延伸到网络空间”再次成为业界达成的共识。座谈会上,集团董事长钟制宪作了交流发言,并在《中国新闻出版报》(10月14日)刊登,再次节选部分发言内容。

董事长钟制宪认为,如今各种新媒体所展示的令人眼花缭乱的风姿,已然清晰地揭示了新媒体对传统媒体可以包容的最大边际的巨大突破。而身处这变革之中的传统出版业者早已开始研究、观察、判断并一直在探索和尝试能否与新技术结合或让新媒体为我所用。而一直以来,在这一新领域的探索和应用上,北京出版集团也有自己的尝试和成果。

创新传播方式,培育新兴业态

2004年,集团将“数字京版”纳入集团四大战略,在发展战略的引领下,集团一方面在出版管理上,和新技术公司一起,研发了适合集团自身的特点的ERP出版流程管理系统,规范和升级了对出版资源和出版流程的管理;一方面在市科委和市委宣传部支持下,研发建设了两个相关平台。一个是数字出版转型服务平台,开发了协同编辑系统,所形成的全流程数字出版解决方案为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转型,从组稿到终端产品发布提供了一条通路。这套协同编辑系统的开发,已经得到了北京市科委的验收与认可。另一个是科普资源多媒体应用平台,通过对已有出版资源进行数字化梳理、整合,进而为便于与新媒体对接,出版数字化产品创造了条件。

集团旗下承启公司依托《父母必读》、《少年科学画报》杂志社专业的出版资源、专家队伍,在移动互联网和动漫方面做了大量尝试,目前形成了父母必读微信、好妈妈微信、好妈妈App、父母必读App、电子刊《i孕》、《i婴》、《i童》,科普动画《漫虫记》等产品群,重点打造粉丝经济模式,开通微信旗舰店和好妈妈母婴专营店,在移动广告和微信电商也开始了试运营。

另外,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新近推出的《神奇科学》一书也是一种新的尝试,该书利用微信扫描二维码技术,用视频形式完美呈现了书中每个科学实验的操作过程,让纸书的内容与数字媒体有机地结合起来,为读者通过纸媒阅读新媒体搭建了桥梁,也更好地体现了传统的出版价值。

融合发展探索中面临的问题

诚然,京版集团在不断的探索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钟制宪董事长认为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探索数字出版,需要有持续不断并具相当规模的资金投入。作为传统出版转型升级的基础条件,大量资金的投入在短期内很难见到效益。传统出版企业的利润主要来自传统出版,而在传统出版已经受到数字出版四面夹击的情况下,传统出版利润本来就有限,以这部分利润投入数字出版研发根本无法匹配。考虑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要求,管理层难于做出大规模投入数字出版的决策。二、人才引进、体制、机制建设都是难点。对传统出版单位而言,也不仅是人才、资金积累不够的问题。运营新媒体公司还要有全新的头脑、视野、驾驭新媒体的能力和与之相适应的运行机制。传统出版业中,既懂数字技术又懂传统出版以及新媒体运作规律的复合型人才几近于无。即便下决心招聘,按照传统出版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其运行机制和发展目标都无法满足高层次专业人士的需求。三、如何解决与新媒体融合的价值匹配问题。任何资本的融合,背后都是共同价值追求的联姻。曾经与中文在线探讨过类似问题。虽然双方对资本融合、联手经营的思路很认同,但毕竟新媒体并不依托传统出版内容而生存,没有强有力外力和外来资金的推动,内在动力均不足。四、传统编辑难于承担数字出版工作。在京版集团的协同编辑系统的培训、试用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很难让在传统出版概念下工作的编辑们愿意身兼二职。其根本原因是对传统出版而言,数字出版还没有稳定的出版形式、盈利模式、没有有保障的投入产出、多付出的脑力、体力、以及资金投入难以获取相应回报,也无法考核。

对于这些问题,钟制宪董事长也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她认为,如果主管部门对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的战略诉求有一个顶层设计,并在战略目标清晰的基础上,在全国范围内公平筛选最有意义的,符合战略需求的项目进行重点扶持和持续支持。同时积极促进有共同追求的企业进行资本联合,并从政策上大力支持这类企业的降生,因为从现实角度考虑,一个新的产业很难诞生在一副老的躯壳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