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无偿向中国捐赠二战相册的美国青年作家埃文·凯尔(Evan Kail),携新书《敢为》做客深圳书城中心城。距离活动开始还有1个多小时,北区大台阶上便坐满了读者,大家都想现场聆听埃文直面历史、捍卫真相的心路历程,当面赞许他超越国界的正义与无畏勇气。
追随内心 做一件正确的事
埃文·凯尔出生于1989年,毕业于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曾以青年作家的身份出版多部小说,同时经营一家金银以及收藏品店铺。“我从未想过这会成为人生的转折点。”埃文在分享中坦言,2022年他偶然从收藏品交易中获得那本相册,翻开时便意识到其重要的历史价值。“它不属于私人,必须回到博物馆去。”然而,捐赠之路障碍重重。
埃文先后遭遇了严重的网暴与威胁,一度身穿防弹衣、持枪自保,心理也承受着巨大压力,甚至因惊恐症状求助于心理医生。“最艰难的时刻,我站在律师办公室里,一边是外界的各种警告,一边是追随内心的声音。”最后,他决定将相册无偿捐赠给中国,做他认为正确的事。这也是书名《敢为》的由来。
经历一切后,埃文决定把它们写下来。《敢为》可谓埃文·凯尔经历风暴后的“心灵自白”。它是一本纪实文学,书中埃文通过五个章节记录了包括“二战相册”“中国纪行”等内容,揭开了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向世人传达他捍卫真相的决心以及对和平的美好期待。
《敢为:穿越风暴,见证历史》
[美] 埃文·凯尔 著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人生就是要敢为
带着捐赠风波后的复杂心绪以及对历史的深切关切,2024年11月,埃文首次踏上中国的土地,他称这趟旅程为疗愈之旅。走在北京、上海、深圳、南京、杭州等不同城市中,他受到了中国人民热情温暖的欢迎。
埃文在书中说到,“我深知这段历史真相对中国人至关重要。这段承载着民族记忆的历史,本就应重归与它血脉相连的土地,这本二战相册值得被所有人看见。”
随着活动的进行,中心书城北区大台阶两侧的读者越来越多,不时发出阵阵掌声。“那本改变我命运的相册,记录的是全人类的教训。我捐赠它,不是为了站在聚光灯下,而是希望更多人明白:和平需要每个人守护。”埃文说。在活动中,不少年轻人问及迷茫时的坚持之道,埃文分享了自己的心得:“‘危机’里有‘机会’,每次失败都是成长的契机。”
文章抢鲜读
命运之函:一封邮件
2022年8月中旬,在一个闷热的清晨,我来到了店里。为了省钱,我已经卖掉了自己的凯迪拉克,改骑电动车了。我跳下车,先去洗了把脸,然后坐到了办公桌前。我开始查看电子邮件,突然,一封邮件的标题引起了我的注意——“远程交易:二战相册”。
邮件内容如下:
你好。我是你的粉丝,来自纽约。我的父亲最近去世了,在整理他的遗物时,我发现了一件有趣的东西。多年前他给一位女士做过木工活,那位女士无力支付工钱,所以给了他一些二战纪念品。大部分纪念品已经卖掉了,但还留下了一本相册,里面有几百张照片。其中一些照片相当令人不安。如果你有兴趣,我可以把照片寄给你。
我对粉丝所谓的有趣略感疑惑,但并没太在意“令人不安”这个说法。毕竟整个二战都令人不安啊。那些照片还能有多糟糕呢?虽然我并不真心想收购这本相册,但寻思也许能作为自己创作的素材,所以就回复了对方,留下了我的邮寄地址,并表示愿意支付邮费。随后我就继续去忙别的事情了。
一周后,包裹送到了,那也是一个闷热的早晨。打开包裹的时候,碰巧有一位亲友来店里。包裹里面是一本用黑色皮革包边的相册,封面上装饰着华丽、立体感很强的龙形图案。相册保存得非常完好。一开始,里面的照片让我惊叹不已。每一页上都有纪念一名水手航行经历的证书,以及20世纪30年代中国生活的快照。这些快照画面生动,质量也很高,其水准足以媲美《国家地理》杂志的摄影作品,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当我翻到第六页时,我和那位亲友都倒吸了一口凉气,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恐惧。
照片从历史快照变成了惨绝人寰的屠杀场景。尸体横七竖八地躺在街道上,这是一场大屠杀后的现场照片。其中一张照片下有一行说明文字:“南京路地狱。”我那位亲友很快找借口离开了,显然是受到了惊吓。我独自盯着那些照片,觉得它们很可能就是史上最黑暗的篇章之一——南京大屠杀——的直接证据。
我非常熟悉二战期间日本军国主义犯下的令人发指的暴行,特别是在中国。南京大屠杀发生在日本侵华战争期间,1937年12月13日,日本军队占领了当时国民政府首都南京,并对南京城内的中国军民进行了长达六周的血腥屠杀。在这段无比黑暗的历史片段中,日本士兵实施了大规模的暴行——大屠杀、强奸、抢劫和纵火——导致约30万平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遇难。成千上万的妇女和女童遭受了骇人听闻的性暴力摧残,许多人被多次侵犯,饱受折磨,侥幸活下来的人无论是在身体上还是精神上,都留下了毕生难以抚平的创伤。包括西方传教士和外交官在内的外籍人士目睹了这些暴行,并努力保护城内的平民,但收效甚微。时至今日,南京大屠杀仍然是横亘在中日两国间的一道鸿沟。它是人类历史上最黑暗的事件之一,而且相关证据非常稀少,因为日本侵略者系统性地销毁了大部分罪证。如果我手中的这些照片的确是真的,那我拥有的将是极其稀有且意义重大的铁证。
接下来的一整天,这个发现带来的道德重负让我纠结不已。与战争罪行有关的物品不应该成为私人藏品,它们应该被珍藏在博物馆里。这是我一直以来秉持的原则,但过往的经历又让我深感无奈。尽管我在平台上的影响力不断扩大,但我试图把这类物品送进博物馆的尝试毫无结果。我发了很多电子邮件,打了无数电话,但都石沉大海。我没能把它们放进旨在保存历史的机构里,这些文物就这样留在了私人手中,再无人问津。
那天晚上我久久无法入眠,白天看到的照片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中。直到第二天,我也没想出一个解决办法。更糟糕的是,照片的主人又发来了邮件,说他看到相册已经送达了,想知道我愿意出多少钱。要知道,这本相册可能极具历史价值,如果那些照片都是真的,它们的价格将高得惊人,远远超出我的承受范围。我决定求助于社交媒体,心想如果能制作一个视频并获得足够多的关注,也许最终能让一家博物馆注意到这本相册。但我没有意识到,这场仅以一部手机为“武器”的行动,正悄然酝酿着一场舆论风暴,而且引发这场风暴的所有因素都已经就绪。制作视频的过程极其煎熬。TikTok(抖音国际版)反复闪退,迫使我只能一次次从头做起。每次发生闪退,都让我感到非常沮丧,我所描述的罪行更是强化了这种情绪。一直折腾到午餐时间,我才休息了一会儿,并订了中餐,真是有点儿哭笑不得。一起吃饭的时候,罗布问我:“南京大屠杀到底是怎么回事啊?”“它是有史以来最黑暗、最惨无人道的罪恶篇章之一。在美国,学界对于纳粹德国对犹太人实施的大屠杀研究比较深入,但对南京大屠杀的研究很匮乏。”我把自己知道的这段历史的来龙去脉描述给他听,我讲完后,我们俩就都没什么胃口了,心中五味杂陈。
下午的时候生意好了起来,但到了4点,客人就没那么多了,我也做好了拍摄视频的准备。然而,接下来的几次尝试还是失败了,要么是程序闪退,要么是我自己的情绪失控。下午6点时,我跟罗布道了晚安,并决定最后再试一次。这次努力也以失败告终。我下楼去了趟卫生间,让自己的情绪稍微缓一缓。我知道自己不能发布一个泪流满面的视频,于是强迫自己镇定下来,录制了最后一个版本。我略过了那些血腥的细节,专注于这些照片的历史意义,强调了它们的稀缺性和重要性。晚上7点,我上传了视频,然后就关上店门离开了。
稍晚跟朋友们在外面小聚时,我想起自己发布的视频,于是就去TikTok上看了一下。我惊呆了!这个视频已迅速走红,在短短几个小时内就获得了数百万的浏览量和成千上万的评论,甚至被平台标注为热点新闻事件,随之而来的是我的粉丝量也出现了暴增。
我和朋友们从酒吧出来后就一起回到了我住的公寓。我在卫生间里再次确认所发生的一切,然后脸色煞白地走了出来。我对大家宣布:“伙计们,我觉得我得去睡觉了。我明天可能会上新闻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