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上午,范稳长篇小说《青云梯》研讨会在北京出版集团成功举办。本场研讨会由北京市委宣传部、云南省委宣传部指导,中国作协创联部、首都文化科技集团主办,北京出版集团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云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云南省作家协会、云南人民出版社承办。
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邱华栋,云南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曾艳出席研讨会并致辞。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李卫华,云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新闻出版局(版权局)局长任远征,中国作协创联部原主任彭学明,首文科集团副总经理周浩,北京出版集团副总经理、总编辑赵彤,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总编辑韩敬群,云南省作家协会秘书长杨荣昌,云南人民出版社社长李银和,《人民日报》云南分社社长朱思雄,红河州委副书记、宣传部部长应亥宗等领导嘉宾出席研讨会。
沈阳师范大学特聘教授贺绍俊,中国作协小说委员会原副主任、创研部原主任胡平,中国作协小说委员会副主任潘凯雄,中国作协文学理论批评委员会副主任、《文艺报》原总编辑梁鸿鹰,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张清华,中华文学基金会理事长施战军,《小说选刊》副主编顾建平,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张莉,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刘大先,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岳雯,中国作协创研部副研究员刘诗宇等专家参加研讨会并发言。本次研讨会分为两个环节,领导致辞环节由赵彤担任主持,专家研讨环节由张莉担任学术主持。韩敬群作会议总结。
《青云梯》是著名作家范稳最新的长篇力作。作品以云南高原一百年的交通发展史为背景,展现云南人民立志改变交通状况的历史风云和为此付出的艰苦卓绝的努力。从上世纪初法国殖民者用一列火车撞开了中国的南大门,到滇南人民知耻后勇、自强不息,独立修建中国第一条民营铁路,再到21世纪高铁高速蜿蜒在云南高原的崇山峻岭,直至在新时代为响应“一带一路”倡议,打通南亚东南亚的国际大通道,云南人民把铁路修到了境外。高原上的铁路,就是一条通向云端、通往四面八方、通向美好未来的天梯。
作品结构恢弘大气,有丰富立体的层次。它既写了百年铁路修建史,也写了吴、陈两个家族的百年兴衰沉浮史。它同时是一部云南丰富多彩的地方文化与风物史,也是一部波澜壮阔的边地红色革命史。这四个部分水乳交融在一起,构成了一部多声部的交响诗。《人民文学》杂志在2025年第2、3期隆重连载《青云梯》,并在卷首语中高度评价:“(作品)从个体、细节和日常入手,自始至终贯穿着的却是浓烈坚决的家国情怀。与人物同行的,是历史的演进和民族的变革,是以云南大地为样本的中国铁路自力更生的发展史。由此,《青云梯》也获得了史诗般的正大品格。”
邱华栋在致辞中谈到,范稳是当代非常重要的一位作家,从《水乳大地》到《青云梯》,20多年的时间里,他持续在长篇小说领域发力,在此期间,多部长篇小说陆续出版,呈现出范稳作为当代重要作家一步一个脚印的坚实行走。“《人民文学》杂志高度评价《青云梯》获得了‘史诗般的正大品格’,我认为这个评价准确、贴切。这部作品的题材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作者写得恢宏大气,并以一种丰富的面貌把云南的百年历史带到我们眼前,所以我觉得《青云梯》不亚于或者说某种程度上超越了《水乳大地》,很高兴‘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能够收获这样一部有长度、有厚度、有深度、有难度的好作品。”邱华栋还认为,书名“青云梯”本身就是一个意味深长的隐喻,作家穷其一生的劳作也可以比喻为攀登文学之梯,“《青云梯》也标志着范稳经过漫长艰苦的攀登达到了自己长篇创作的新高峰”。
曾艳在致辞中总结了《青云梯》的几个鲜明特点:一是把准了时代精神,二是创新了叙事方式,三是彰显了云南特色。她认为作者深入生活的扎实作风赋予了《青云梯》深厚的生活底蕴和历史真实感,“优秀的文艺作品必然源于生活、源于人民。为创作《青云梯》,范稳历时多年,深入红河山川,踏访历史遗迹,采访相关人员,埋首浩瀚史料,其‘老工匠’般的耐心与执着,令人由衷感佩”。曾艳表示,我们定以最大诚意、最优政策、最实服务,为所有倾心云南的创作实践保驾护航,也希望范稳以及广大云南文艺工作者,继续秉持“青云之志”,勇攀艺术高峰,创作出更多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精品力作,为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事业贡献云南力量。
周浩在致辞中表示,《青云梯》以云南高原100年的交通发展史为背景,展现中国人民不畏山高路远,走出大山,与世界相拥的凌云壮志。“《青云梯》的创作过程,经过作者数易其稿,多番打磨。在此期间,出版社的责任编辑也与作者数度沟通,交换意见,编辑也实地到访了故事的发生地云南建水,增加了对作品中地方风情的了解。初稿完成后,出版社又邀请多位专家共同改稿,提出指导意见。前后历时多年,终于迎来这部作品的面世。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编辑与作家同行共进,助力作者写出这部宽阔、复杂、幽深的史诗传奇,再现了以云南大地为样本的中国铁路自力更生的发展史。期待《青云梯》能在后续带给我们更多的惊喜。”
会上,施战军、彭学明、贺绍俊、胡平、潘凯雄、梁鸿鹰、张清华、顾建平、刘大先、岳雯、李蔚超、刘诗宇、张莉、李银和等十余位评论家、作家先后发言。与会嘉宾从不同角度充分肯定、评析了《青云梯》的文学成就,围绕研讨主题进行了热烈而深入的讨论。
范稳对在场各位领导的支持以及专家们高屋建瓴又切中肯綮的批评和鼓励表示了衷心的感谢。“多年来我专事长篇小说的探索和写作,得益于我生活和工作的云南是一个文化资源极为丰厚的省份,更得益于这个伟大的时代对我的召唤。一个作家想象力以远的民族、文化、历史、现实,以及形形色色的生活方式和人生命运,都构成了小说世界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在伟大时代中当好一个忠实称职的记录者和书写者,用自己笔下的人物和故事去呈现非凡的时代,描绘社会的巨变,用文学的生动与真实来再现时代的风采。我力图让久远的历史观照火热的现实,也让现代之光照耀进往昔光彩岁月。这是我多年来的历史观、文学观。我也知道任何一个作家其实都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任何一部成熟的作品也都需要高人指点、名师引路。我的每一部作品,都曾得到在座的各位领导和老师们的热心扶持、倾心指导。再次感谢大家,感谢关心我、帮助我、信任我、爱护我的所有人。”
活动最后,韩敬群作会议总结,对各位领导、专家的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回顾自己与范稳的同行共进、共同成长的这些年,他感慨范稳经历了漫长艰苦的攀登,达到了自己长篇创作的新高度,“《青云梯》应该是范稳满意的作品。他从‘远方’归来,瞩目脚下的土地与身边的人民,写出了这部宏大而精微,丰富而诚挚的佳作。对于这部熔铸了多方心血的好作品,我们一定会做好它们的宣传、推广工作,让更多的读者看到。让这些文字在时间的长河中停留得更久”。
作者介绍
范稳,现供职于云南省作家协会,中国作协小说创作委员会委员,国家一级作家,云南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首批“云岭文艺名家”获得者。代表作为反映西藏百年历史的“藏地三部曲”《水乳大地》《悲悯大地》《大地雅歌》。其中《水乳大地》被翻译成法文出版,《悲悯大地》被翻译成英文出版。另一部反映滇越铁路修筑史的长篇小说《碧色寨》被翻译成意大利文出版,《吾血吾土》和《重庆之眼》是其反映抗战历史的两部长篇小说。曾获第七、八、九届茅盾文学奖提名奖,第八、十一届“十月文学奖”,第四届《人民文学》长篇小说双年奖等重要文学奖项。长篇小说《重庆之眼》获2017年度中国好书,长篇小说《太阳转身》获2021年度中国好书。